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cf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d-search-to-menu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forms-lite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郭林老師在東單公園的一次講課

功法功理

郭林老師在東單公園的一次講課

趙成老師整理

 

有關趙成老師

趙成老師從小習練家傳氣功,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副教授。 20世紀七十年代因患肝硬化腹水跟隨郭林老師學功,癒後一直從事郭林新氣功的傳播推廣工作。參與編纂並主筆了《郭林新氣功》·挖掘功法一書。趙成先生跟隨郭林老師學習新氣功,並對功理功法進行了深入研究,曾撰寫過多篇郭林新氣功功理功法探索的文章,這些感悟和認識代表作者觀點,可以增強我們對新氣功的理解,僅供參考。

依稀可記,那是七四年初夏的一個早晨,我在東單公園東南角處練完功後,聽功友說郭林老師要給我們講功法了。匯集約 20 人左右後,只見老師穿著中式黑衫、帶著墨鏡走來了。她開口道:練功者要注意遵循的幾個原則,希望大家去實踐、體驗。

 

首先,郭老師說:第一要“上虛下實”

即要把氣沉下去,意念趨下(似守非守) ,重心自然也隨著下沉。人站立著像松柏一樣,根鬚深扎地下堅固不移,而枝葉卻可搖曳翩躚,隨風起舞。這和練武術的要求頗為相似。人體處於這種狀態正符合練功的需要,既穩健於定,又靈活於動;它既是練功前必要的準備,又是練功全過程中必須保持的主要態勢。仔細地想一想,多年練功的實踐不正反复證實這一中肯的話語是何其真切、何其重要。

 

其次,郭老師說第二要“松靜自然”

松即練功中不拿勁、靜即練功中不想事兒。不拿勁是一種含蓄的氣功態勢,不於鬆弛懈怠(鬆而不懈)。不想事兒也是一種含蓄的氣功態勢,不可理解為“無息”。是一種“靜息”狀態,不是絕對的“斷息”;功底深厚者練至最佳處,其極限狀態可以趨近於“忘息”。老師當時的意思是要求學功者慢慢的減少“雜念”。為此她應用“以一念代萬念”的功法,來幫助初學者減少雜念的干擾。她還說:在雜念紛至沓來下練功,不僅無益反而會練出難以排解的偏差。即或並不那麼嚴重,帶著一些雜念練功也會事倍功半降低功效。所以老師經常告誡我們:帶著雜念練功一個時辰,也比不上去掉雜念練一刻鐘的效果。根據個人多年練功的感悟是:松靜是一切氣功的基礎;松靜本身就是氣功的要素,“松則脈通”、“靜則伺控”。松靜是修持的結果,是個漫長過程。調控松靜的能動性和程度,也是沒有止境的。功“法於自然”;一切功法的本質要求在於“順乎自然”。老師說:初學者一招一式、一呼一吸,固然要受教於老師的指導,要有一個模仿、適應過程。這當然不可能全是自然的。然而,一經入了門,通過體驗、體察和體悟的反复實踐,就要一步步地摸索出屬於你自己練功的規律性:“自然”。

 

其三,郭老師說第三要“火候適宜”

她說:“過猶不及”。記得老師當時強調的主要點是練功者不可任著性子,持強好勝。她還舉了一個現實的例子;說東單有一位年長的武術高手,其劍術遠近聞名。每當他練劍時,都有許多圍觀的人以羨慕的眼光看他的高超劍法,不時報以掌聲。或許是由於互動效應,這位老人盡情的練,越練越起勁;竟突然摔倒在地,經搶救無效而猝死。見此情景,人皆嘆惋不已!老師接著說: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超越“限度”;這就是“火候適宜”。其實練功中時時處處也都有“火候”問題。功時的長短、步幅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呼吸的速率和強度……,都有個“適宜”的問題。處理恰當,功效就好,精進就快。做起來也就容易鬆靜自然。老師給學員講的功法多為普遍性的要求,個人練功情況反饋給老師,老師再酌情給以具體的功法指導,並使之符合該學員的實際。這是特殊性的需要。而練功之最終的境況,應實現練功者自我能動地駕馭和調控自己,使之經常保持火候適宜的最佳狀態。

 

最後,郭老師說第四要“意氣合一”

她說:這是練功者最高的層次。也是長期堅持練功的自然發展趨勢;是不能突擊來實現的,“欲速則不達”。什麼叫“意氣合一”呢?簡單說就是練功者通過長期實踐和積累,到達了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的境界。老師說:“現在她還不太容易講清楚這點,還是用練武的人常說的一句話:“意到、氣到、力到”來比喻;即無論對內部 (你的身心) 抑或是對外部 (你的周圍一切的事物)。你對它們的認識達到“瞭如指掌、心知其義”的境地。你對它們的駕馭和調控實現了“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程度。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的極限”的境界。但從相對的絕對意義來講,是較大幅度的提升。它的確存在著比其初練時不可同日而語的一種“質態上的飛躍”。這是長期堅韌不拔修持的結果,是經歷實踐認識、認識實踐,無數次反复推移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老師預示我們說,要練上“十年、二十年之後”方能有所領悟的原因。老師的這番話語,對當時已有一定練功經歷的我來說,雖有些朦朧粗淺的感受,但的的確確是在又經歷了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之後的今天,才彷彿心知其義地印證了它的真諦和深邃的內涵。並在它的指引下繼續去修持探索。

 

綜合上述,“上虛下實”、“松靜自然”、“火候適宜”、“意氣合一”這四句話,細品其味,涵意深遠,對於指導我們練功是何其重要。練功要靠毅力和勤奮,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有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我們才有可能少走彎路,避免偏差,順利地抵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