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cf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d-search-to-menu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wpforms-lite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hkguolinqigong.com/www-uat/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寫給母親 — 郭林老師的一封信

兒女眼中的郭林老師

寫給母親 郭林老師的一封信
女兒林之(美國)

郭林老師和女兒林之合影(攝於1937年)

郭林老師和女兒林之合影 (攝於1937年)
郭林老師的女兒林之與外孫女李悅之合影(攝於2020年)

郭林老師的女兒林之與外孫女李悅之合影 (攝於2020年)

 

【作者簡介】 林之,郭林老師的女兒, 出生於1933年。1948年,因戰亂未能與家人一起返回大陸,畢業於台大中文系。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由臺灣移居美國,曾在美國IBM公司任程式員直至退休,現居美國三藩市灣區伯克利。

 

母親:

 

自1980年我從美國回京探視以後,我幾乎每年都回北京省親。每次我到北京來,您總是忙於為氣功事業奔走,忙於教學生,忙於拯救病人。有幾次一大早,我跟著您到紫竹院公園去,您忙於教病患們學氣功,從未叫我學氣功,您也從未問過我要不要學畫。只是在童年的時候,您讓我跟老師學鋼琴,培養了我對音樂的愛好,這愛好使我一生受用不盡。後來在歐洲,在美國,我經常出入世界著名音樂家的演奏會,每當我為美妙的音樂旋律深深感動時,我便會想起在上海時的音樂啟蒙,感激您——不用語言教誨我的母親。母親為我安排的一切,在我的一生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我們母女離多聚少,但是我生命中的華彩樂章,都是母親無言的賜予。

 

有時您在家,我和您默默對坐,享受著那份寧靜、安逸的家庭氣氛。有時您靜 靜地盯著我的女兒悅之,彷彿在探索我們之間的血緣默契。在這種默默的注視 中,我感受到我們之間濃厚的親情。偶爾,我們的話題無意中觸及我們分離的 那段日子,我們便會不約而同地停留在一種虛無中,好像那一段日子從不曾有 過。那時,您的許多遭遇,我都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而我的遭遇,我也是隻 字不提。我從來不會訴苦和抱怨。我想我們有著共同的想法:苦難是人生的一 部分,若能毅然度過,事過境遷之後,就應該將它拋諸腦後了。

 

我每年回北京都是在秋季,我喜歡在古城的小巷裡踩著落葉漫步,感受東方的文化氛圍和純樸的故土人情。我以為我會在北京有許多這樣的日子…… 。

 

1984年10月,我又到了北京,母親看來一切如常,生活程式一如既往,對我 的緘默和以前一樣。其實,我是個愛說話的人,可不知為什麼當著母親的面, 舌頭便像打了結,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無法告訴母親我的工作和生活細 節,擔心這些⻄方式的想法和生活形態,與母親的思想和生活相差太遠。母親知道我第一次婚姻失敗,也知道我有一個長期伴侶(他是原籍匈牙利的美國 人,在加州大學任教,研究鐳射,現在是我的丈夫)。有時母親會忽然冒出一 句:「應該結婚了」。我總是順著母親的口氣說:“快了”。但心裡有點奇怪,母親一生不受舊習俗的羈絆,為什麼對我的不結婚卻耿耿於懷。

 

也許因為加州三藩市,沒有真正的秋天或冬天,我總覺得在北京,季節的轉換,眞是明顯而快速。11月初我離開北京時,儼然已是冬季了。記得我離家時,母親很少送我出門,還是坐在書房裡繼續工作。總是平靜地說一聲:“一切要小心”! 我總是回答:「我會的」。就這樣,我又匆匆回到了美國。

 

12月的伯克萊,除了旱年總是多雨的,夜來得特別早。12月中旬的一個傍 晚,接到長途電話,說母親中風住院,我毫無心理準備,還來不及接受這突然 而來的消息,幾天後,又接到電話說母親已逝世,我愕然。

 

我總覺得我和母親的相聚是永恆的,至少也不是這麼短暫。我的全身布滿了一種麻木的痛楚。一種特有的悲傷,從那時起在我的心裡生了根。我依舊有條不紊的處理我的工作和生活,但那特有的傷感啃食著我。我覺得很累,沒有氣力去回想⻘少年時代的遭遇,以及後來的生離死別,也不想去尋求生命的眞諦。我只是在地球的一角,向著無邊無際的蒼穹,對另一個世界的母親訴說。

 

也許我的話語還沒有傳到您的耳邊,便早已在無垠中消失,誰知道呢? 不過,我既然想對您說,我就說吧。您愛聽我說些什麼?是家中的生活瑣事呢?

 

還是我的不平凡的浪跡天涯的經歷?或是多彩的伯克萊的故事? 您一定很高興知道,您的外孫女悅之修完了博士學位,和一位⻄班牙籍的科學家結婚了。您一直要我再結婚,我也照辦了,夫君也是科學家。我們家沒有學科學的傳統,現在不同了。

 

我和悅之都是天生快樂的人,雖然我也曾有過不幸的遭遇,而她則是全新的 一代,活在追尋希望中。她沒有從痛苦中蛻變的經歷,她總是積極努力地要改 善一切。我和她之間的母女關係,完全不同於您和我之間那種母女關係,雖然 我們兩代都有深厚的愛。我因為受了和您分離的痛苦,成了驚弓之⻦。我絕對不和她分離。在她未成年之前,我到哪里,一定把她帶到哪裡。我們彷彿是一起”她至今仍是我最好的朋友,無話不談,分享彼此的各種感受。我和她不住在同一個城市的時候,時常通電話,有時在電話中交談一兩個小 時。大概由於遺傳基因,她秉承了您的剛毅,也酷愛藝術。我的丈夫丁安篤 (中文名字)也酷愛藝術,和悅之有緣,視同己出。我常想,我和悅之之間有最完美的母女關係,不知是得天獨厚,還是隔代遺傳。

 

去年夏天,我在非洲旅遊,坐在吉普車上,追蹤獅子和斑馬; 又在沼澤中,坐在獨木舟里,擠在河馬和鱷魚之間攝取鏡頭。初秋時,我們去了瑞士,繞著帶雪的阿爾卑斯山步行。冬季,我們往暖和的地方去,到南太平洋的無人小島,在清澈見底的珊瑚海中與魚同遊,坐在無人的沙灘上,目送夕陽下山。我有幸能走遍這個世界,看到種種奇妙的景色,這也是由於您給予我的遺傳基因在起作用。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便是您頻繁的搬遷,從城到鄉,從鄉到鎮, 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幾乎幾個月就搬一次家。您又勤於工作,經常不知去向,後來您受了時、空與政治的限制,不能展翅遠翔了,現在,我替您做到了。

 

許多年前,我就揹上背包,開始參加伯克萊旅遊探險的行列,我的足跡已經遍及全球。除了您給我的遺傳因素,這也是伯克萊精神的賜予。伯克萊是加州著名的伯克萊大學的所在地。背山面海,氣候溫和。這兒有著美國最前衛的精神,伯克萊人性格開朗,文化鼎盛,人們總是抱著一種前進的精神對待生 活。我生在中國,中國文化是我的根本。現在我長期居住在美國,旅行世界,但願我能吸取⻄方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精華。我不知道世界究竟往何處去,但我期望世界不同的⺠族和國家和平相處,共同前進。母親,您認為我的期望,對嗎!但願您在默默中保護我們。

 

您的女兒 林之敬上

1984年12月